中国足球职业化至今仅剩8队存活 7支中超队1家奋战中乙
来源:先飞体育日期:2021-03-30 19:59浏览:65429日下午,中国足协一纸文书宣判6支中国职业球队“死刑”。
有足球人士统计数据时感慨,从94年职业元年至今,24支球仅8支“存活”。这才27年,不过是所谓“百年俱乐部”目标的四分之一而已。
2020年16支,2021年6支,1年时间,20多支职业足球队成为中国足球的历史。
江苏、北京橙丰、泰州远大等等,一个个为中性名政策而更换的崭新名称,都没来得及用上一次。
江苏队(原江苏苏宁),去年的联赛冠军。
北京橙丰(原北京人和),中国足坛的“硬骨头”,上海、陕西、贵州、北京,都曾经是它的“家”。2010年“陕西浐灞”的魔鬼主场,谁去了都得敬畏三分。
但无论从前有多辉煌,命有多硬, 都不一定能抗住中国足球后金元时代的这盆冷水。
“打击金元足球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。”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曾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这样表态。
如今的这份惨烈,是否会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带来希望呢?
新华社评论认为:
客观公允地讲,无论是“限薪限投”还是“中性名”,虽然短期可能产生一些“阵痛”,但对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都利远大于弊。
足球需要“慢工出细活”,在整体氛围和文化还不够浓、大环境尚不成熟、青训根基仍很薄弱的中国,足球更需要久久为功,半点都急不得。
事实上,在金元时代未结束之前,许多球队的资金状况已经难以为继。2020年,受新冠疫情影响,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多支俱乐部,没能挺过寒冬。
辽足、上海申鑫、天津天海、广州华南虎等16支球队相继解散,令人唏嘘。
就连一向被视为财大气粗的广州队(广州恒大),近年也放慢了投资的脚步,亏损情况堪忧。
中新网援引的数据显示,2013年,广州足球俱乐部亏损5.76亿元;2014年亏损4.83亿元;2015年亏损9.53亿元;2016年亏损8.12亿元;2017年亏损9.87亿元,2018年亏损高达18亿,2019年亏损19个亿。
“如果我们不进行严格限薪措施的话,两三年,中国职业联赛将面临全面坍塌的局面。”陈戌源的这句话,虽然是情理之中,但依然令人有些意外。
或许是大家早已习惯了中国足球投资人的频繁进出,听俱乐部欠薪、 解散听到麻木,把这些当成了中国职业足球的“常规操作”。
图自德国转会市场网站中国区管理员 朱艺
有人质疑苏宁,在国内依旧欠薪的情况下,为何还在投资国际米兰?有人反驳,哪个企业会要一个“不良资产”。
接手一支球队没那么难,重要的是,如何让其长期健康地发展下去。中国职业联赛发展到现在,有多少支球队坚持下来了呢?
据德国转会市场网站中国区管理员朱艺数据统计,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化元年,甲A有12支队, 甲B有11支队。如今27年过去了,这23支球队里只剩下8支还存活着,其中7支在中超,1支在中乙。
“百年俱乐部?27年只是百年的四分之一多一点而已。”
有些人玩腻了,有些人玩不起了,有些人玩不动了,有些人说走就走了。
勉强算好消息的话,“股权多元化”有了发展的趋势。这个2015年就写在《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》中的词,直到近年才陆续出现在足球市场。
优化俱乐部股权结构,实行政府、企业、个人多元投资,鼓励俱乐部所在地政府以足球场馆等资源投资入股,形成合理的投资来源结构,推动实现俱乐部的地域化,鼓励具备条件的俱乐部逐步实现名称的非企业化。
表格中的河南嵩山龙门、山东泰山,就靠着“股权多元化”缓解了生存压力。沧州雄狮、浙江队、重庆两江竞技同样也都是“股权多元化”的受益者。
靠着天津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推进活了下来的天津津门虎,未来进行“股权多元化改革”的概率也颇高。
以河南嵩山龙门的架构为例,目前俱乐部由郑州、洛阳、建业集团三方控股,股权比例为“4:4:3”,政府与企业的合作,大大降低了俱乐部的生存压力。
《中国青年报》评论称,“俱乐部开始尝试俱乐部股权多元化改革,用现代企业制度完成俱乐部治理结构转型,却是中国足坛一片灰暗背景中的难得亮点。”
不过,“股权多元化”中各方能否坚持携手走下去,还有待验证。有媒体分析认为,现在出现参与股权多元化的,姑且只能成为“临时合伙人”。
总而言之,这次足协的大动作,是“不破不立”的开端,但究竟会以多大的动力止住中国职业足球的下坠,从而“奋起直追”,只能走一步看一步。
只是走过多次的回头路,别再回去了。
新华社评论称,
本赛季或许恰是“不破不立”的开端,一方面职业联赛基本保持了稳定,同时一批俱乐部开始尝试股权多元化改革。
悟已往之不谏,知来者之可追”,所有关于中国足球的正确路径,都早已写在六年前那份《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》之中,中国足球,请只管朝着这个目标,向前走,莫回头。
虽然没有官宣具体开赛时间,不过从苏州和广州两个承办城市传出的准确消息是,2021赛季中超联赛将于4月20日开始第一阶段的比赛。
观察者网